当前位置: 首页 / 文章 / 正文

从白浮泉到钱塘江:沿京杭大运河自驾游

夏星

  【车讯网 报道】我国历史上挖过许多运河,京杭大运河的名气最大,2014年,它与隋唐运河、浙东运河共同列入世界遗产,随后展开大范围的整治,到了2022年,全线水流贯通。得知这个消息,我的头一个反应就是要驾车走全程。但当时正处于疫情管制期间,沿途要经过许多镇与村,十有八九会障碍重重。拖到今年,终于如愿以偿——在京杭大运河贯通730周年之际,我驾车沿着它,从北京的白浮泉,走到杭州的钱塘江。

  在历史上,我国曾有过3次修筑运河的高峰。第一次是秦汉,因为首都在陕西,开挖的运河是东西走向。第二次是隋朝的隋炀帝,他先是修筑从首都洛阳到江南的运河,等于还是从东往西。接着,又建起通往今天北京的运河,南北运河从此出现,但这条河仅仅是为了战争。

  真正意义上的南北运河,是元朝出现的,全程贯通的时间是1293年。不过,此时运河的效率并不高,真正发挥作用的,是明与清,这俩王朝是京杭大运河的黄金时代。

  北京二环路只是个统称,每一段都有具体街名,京杭大运河也是如此,它由好几个河段组成,有些河段历经2000多年,始终高效运转;有些河段则改来改去,时用时停。这里面的故事如果都讲出来,恐怕得是一部长篇。所以,本游记只挑重点。

  虽说是篇简单的游记,但我为它做的功课,实在不少。有关的书买了一大摞,前前后后用了个把月的时间,仔细研究了一下。最终把比较主要的点,都标在地图上,将图缩小后再看,大运河的走向,一目了然。

  全程走运河,最佳的办法是划船。今年年初有个报道,说俩人弄了个小船,从杭州下水,打算划到北京,没走多远,就被管理人员拦住了。

  其次是骑自行车,好多年前曾有人这么做过,但我实在拿不出那么多时间。作为汽车媒体的从业人员,无论干什么,我都是以汽车为基础,所以,我选择的是驾车沿运河行走。

  最初,我的想法比较宏伟,想一寸不落地沿着运河走,就像前几年我行走滇缅公路那样,而且一边走,一边航拍。仔细研究地图后,发现这个想法所需的时间,不比骑车省多少——需要不断地寻路、绕圈。而且,有些河段的旁边,从地图看,似乎根本没有汽车路。

  只好妥协,改为尽可能沿着运河走,而不是一寸不落。由于担心有些看点汽车过不去,或者是河对岸出现了某个古迹,附近又找不到桥,我带上了自行车与充气船。事实证明,自行车发挥了很大作用,充气船则一点儿用都没有,白带了。

  交通工具是一辆上汽大众的途安,购于2006年,国产后的第一批,今年是它的第17个年头,车况很好,动力依旧。这些年,北边的漠河,南边的三亚,西边的帕米尔高原,到处狂跑。在2021年,我的第15次从北京去西藏,开的就是它,因为那年是它的第15年。

  它的动力是2.0手动,仅以数字而论,才85千瓦,远远输给如今的新车。但是,使用的方便程度、品质的可靠性,是如今一些新车都难以与之媲美的。再加上强大的低扭,技术一流的变速器,让我只要能在红灯前排第一,绿灯时就能以最快速度跑出去,能追上我的还真不多见。这几年,把中控屏、语音控制当成重点的车,越来越多,还有些车为了科技而科技,人为地给使用增添麻烦,这让我愈加对这辆途安感到满意。我的观点是,汽车无论如何发展,交通工具的基本属性不会变化。动力是否平顺、使用是否便捷、品质是否可靠,才是最主要的,其它东西,都是锦上添花,不是基础。

  有些车企、尤其是新势力们,动辄把“全生命周期”作为噱头,仿佛是件多么了不起的事儿。途安没这些光环,可它的品质令人信服,17年了,仅仅是每隔1.5万公里保养一下而已。我所要做的,是无论想去哪,启动后,去就是了。比如今年春节,放假后在家无所事事,忽然想到江南转一圈,大年除夕拂晓出发,太阳落山前顺利抵达1500公里之外的舟山,如果开电车,恐怕最多到山东。

  说到京杭大运河,有人可能立即想到北京的通州。

  事实上,元朝的大运河起点,是北京城里的积水潭。这是个天然湖泊,据说最早是永定河的河道,以前叫白莲潭,元朝时改名积水潭。忽必烈执政时期,出于政治与经济的需要,下令全面治理南北运河。当时,运河中的江南段与淮阳段,运转正常,施工主要针对山东段,第一步是开挖济州到安山的济州河,接着又开挖安山到临清的会通河,山东段完工后,南方来的船,走到临清,借助以前就有的卫河抵达天津,再沿白河来到通州,此时,只剩下最后一个问题,通州到京城这短短的几十里。

  对此,郭守敬在昌平找到白浮泉,并设计了一个向西绕半圈的环形河道,途中收纳数条西山流水,从而增加水量,并在即将离开西山的地方,建起一座水库——翁山泊,也就是今天颐和园里的昆明湖。通过这番巧妙的设计,航船可以沿运河直接进入北京(当时叫大都)。

  可惜,如此便捷的交通,维持时间却不长,在随后的明朝,先是明成祖把陵寝建在了白浮泉的正北方向,出于风水考虑,无法再为大运河供水。接着,又因为城里的河道,被圈在皇城范围内,大运河的终点,只得改在东便门外的大通闸。

  清朝也是如此。不过,大通闸与通州之间的河道,水量小、水闸多,行船困难,只适用于朝廷的重点物资,比如粮食。因为每过一次闸,就得装卸+换船一次,相当麻烦。所以,更多的南北往来,在通州,而不是东便门外。久而久之,人们便将通州视为大运河的起点,就连皇家码头,也在通州。

  另一方面,元朝时,从城里积水潭驶出的船,途经张家湾,在李二寺与北运河直接相连。这一高明的设计在明朝被废弃,明朝和清朝的这两段河,是被切断的,只能分段航运。也就是说,从京城到杭州航船直达,只出现在元朝。

  由于这个原因,我的运河之旅,是从白浮泉开始的。

  白浮泉位于昌平城南,直线距离3公里,它的旁边,如今是昌平新城滨河森林公园,面积较大,环境不错。下图是2022年夏季,为全程行走京杭大运河做准备时,第一次来到这里所拍。

  当时,我走到滨河森林公园的最南端,只见湖泊西岸有座小小的山,叫龙山,白浮泉位于山脚下的北侧,正在施工,四面都围着,不让进,只能远远地观望。守门人告诉我,10月份完工。可到了秋天再去,依旧没开放。

  直到2023年4月8日,看到白浮泉作为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,对外开放的报道,我第三次前往,终于目睹了白浮泉——九龙池。刚才说到,从明朝开始,这里不再向大运河供水,后来又在泉的出水口建起九龙池,起名“龙泉漱玉”。

  不知道当年郭守敬来到这里时,泉的水量如何,但无论如何,它只是一口泉,靠这儿点水,就能支撑起京杭大运河的起始段,真是不容易。事实上,北京能够成为首都,主要是因为游牧民族,它的很多方面都存在欠缺,其中就包括水资源。

  郭守敬天才般的设计,解决了京杭大运河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虽然效率不高,实际使用时间也只有区区几十年,但为随后的明与清,奠定了基础。所以,只要提起京杭大运河,首先需要提到的,就是郭守敬。

  修建运河不是什么难事,主要是挖土与建闸,单以工程量而论,比修建长城简单多了。比如隋朝修建大运河,2000里的通济渠,3月份开工,8月份交付,隋炀帝随即乘船,从洛阳去了扬州。但是,运河的精彩之处在于设计,必须有周全的考虑、精确的测量、严谨的规划。在郭守敬的主持下,将白浮泉的水,通过白浮翁山河与高粱河,送至京城,京城到通州的运河由此贯通,从杭州来的船,直接进入市区,停泊在积水潭,忽必烈很开心,给这条河起名通惠河。

  下面这张照片,是去年夏天站在龙山南侧的京密引水渠前所拍。这条水渠建于20世纪60年代,目的是将密云水库的水,送往北京。而郭守敬设计的白浮翁山河,是要将龙山脚下的水,送往北京。两条相距600多年的水渠,走向近乎完全一致。

  沿着京密引水渠、也就是历史上的白浮翁山河,来到颐和园,下图是河水入园处的水闸。

  颐和园是清朝末期才有的,作为园林,它最早是乾隆修建的清漪园,园中主体是昆明湖。元朝时,这个湖叫翁山泊。它实际上是北京地区最早的水库,负责向大运河供水。

  昆明湖最南端,有座绣漪桥,它是昆明湖的出水口,是昆明湖与京密引水渠的分界线,元朝之前,还没有京密引水渠时,这条河叫高粱河,清朝时叫长河。

  沿着河,往南走3公里,有个岔口,京密引水渠继续往南,奔八一湖而去,长河则左转弯,向东流去。

  小时候,听大人说,长河两岸种着许多柳树,因而形成一景:长河观柳。清朝慈禧太后去颐和园,如果走水路,便是长河。后来这条河里开辟了游船,有些游客将其戏称为慈禧水道。

  途中,河畔有座万寿寺,明朝就有,大钟寺里那口永乐大钟,原来就在这里。慈禧太后乘船去颐和园时,在这儿换船、休息,现在它是北京艺术博物馆。

  之所以要换船,是因为万寿寺东边不远处,有座元朝修建的广源闸。河水进城之前这一段,郭守敬设计了广源闸、西城闸和朝宗闸,每闸都有2座,共计6座闸。

  广源闸之后,是紫竹院公园。清朝在这儿建有行宫和码头,行宫名为“福荫紫竹院”,1954年改为紫竹院公园。

  紫竹院是个以竹景著称的公园,古迹保存至今的很少,以前曾有座建于明朝的塔,70年代拆了。目前看到的行宫,是2010年修复的。

  紫竹院之后,河道穿越白颐路,流经首都体育馆的后身,紧接着,河的北岸出现了五塔寺,南岸是动物园。

  动物园之后,是北京展览馆的后身,这一段的河道比较宽,正对面的那座建筑是北展剧场,著名的莫斯科餐厅——俗称老莫,就在剧场南侧。

  再往东四五百米,是高梁桥。传说,它原本叫高亮桥,源于高亮赶水——这是个刘伯温建北京城时期的神话故事。老桥依旧保存着,旁边建起了新桥,用于交通。

  老桥与新桥之间,是建于元朝的的西城闸,也叫高粱闸。古代的水闸,由闸门、闸墙和基础等三部分组成,随后在全程行走大运河时,见到了数座不同历史时期的水闸,几乎都是这幅模样。

  高粱闸之后,本来还应有座朝宗闸,然后就是积水潭。清朝末期修建京张铁路时,为了给西直门车站腾地方,将河改道,向北绕行,形成“几”字形,转了个圈儿,被称为转河。转回来之后,往东1.5公里,在新街口豁口东侧不远处,穿过二环路,进城,注入积水潭。

  北京城里的这片水面,最早叫白莲潭,元朝时叫积水潭。明朝时,北城墙收缩,把积水潭当中的一部分,划在了城外,后来叫太平湖。北京有俩太平湖,一个在南边的城里,另一个在北边的城外。文革期间老舍先生不堪受辱,投湖自尽,便是城外的这座太平湖。

  元朝时的积水潭什么样,我不知道,只知道如今的它,分为3块水面,中间那块水面在清朝时改名什刹海,南面的水面叫莲花泡子,北边的水面依旧叫积水潭。再往后,它们统称为什刹海,莲花泡子叫什刹前海,简称前海;什刹海的正名叫什刹后海,简称后海;积水潭的正名叫什刹西海,简称西海。

  不知道为什么,从我小时候开始,就认为西海叫积水潭,前海叫什刹海,当时这俩湖都开辟成为游泳场,从小学到初中,暑假里的许多时光,我都是在这儿渡过的。但当时,我无论也想不到,几百年前,这里有一座去杭州的始发码头。

  西海与后海之间,有一条狭窄的水道,河畔的路叫西海南沿与西海东沿,不远处那座桥,是德胜门内大街。

  过了德内大街,进入后海,它是后三海当中,面积最大的,东西长差不多有1公里出头儿。

  后海与前海之间,靠一座银锭桥划分。银锭桥以南,是前海。元朝时,大运河的出发港,就在这里。如今湖边立着一座文保牌。

  前海的水,有2个去处,第一是继续往南,进入皇城,成为皇家御苑当中的湖泊,也就是今天的北海公园和中南海。第二是往东,经过澄清上闸、澄清下闸、北河沿大街、南河沿大街、正义路、台基厂二条、船板胡同、北京站,过了北京站之后出城,出城之后有座大通闸。大通闸之后,是如今的通惠河,它一直奔东,前往20公里之外的通州。

  从元朝的角度看,京杭大运河的第一座闸,是紧靠着前海的澄清上闸,它的后面是万宁桥,这桥始建于元朝,桥旁的镇水兽,至今还有一个是元朝的原物。

  桥西侧的澄清上闸,大体上还有一些遗存。

  万宁桥之后,是澄清中闸和澄清下闸。其中,中闸在东不压桥胡同,如今已经保护起来。

  澄清下闸在北河胡同的东口,所谓北河胡同,原本就是运河的河道。

  澄清下闸之后,河道改为往南,虽然现在已经看不见了,但街道名称提醒着人们,此处原本是河边的一条街。

  不仅如此,沿途左右两侧的地名,也能清楚地反映出,历史上曾有的河道。比如骑河楼街,或许是当年这里有座楼,建在河道之上——这是我瞎猜的。我能确认的是,这条街上的北京妇产医院,是我家两代人出生的地方。

  过了长安街,接下来是正义路。这条路的上下行是分开的,中间的绿化带,就是昔日的河道。

  据说,河道至今还在,只是用板盖上了,要是能打开,恢复原貌就好了。

  走到正义路大概三分之二的地方,河道左转弯,改为往东去。

  经过台基厂二条、船板胡同,再通过北京站之后,河道穿过城墙,来到城外,与护城河汇合。下图左侧远处的建筑,是北京城的东南城角楼,右侧是元朝大通闸的遗址。

  大通闸俗称头闸,因为往东2公里左右,还有个二闸,正式名称叫庆丰闸,它在清朝是个美食娱乐中心,当时曾有这样的赞誉:最是望东楼上好,桅樯烟雨似江南。

  庆丰闸分为上闸与下闸,目前只有一丢丢遗迹。南岸建起了庆丰公园,环境不错。

  沿着通惠河,过了庆丰闸,走五六公里,是平津闸,它分为上、中、下三座,目前尚存的,是中闸,也叫高碑店闸。

  过了高碑店闸,往东大概7公里,是普济闸,再往东1公里多,是著名的八里桥,这是一座明代的三孔石拱桥,也是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时,与中国军队打过一仗的地方。

  八里桥东边4公里处,是通州城,历史上的北城墙紧靠通惠河,此处有一座始建于北周的燃灯塔,可谓大运河起点的标志。顺便说一句,北京大学里的博雅塔,就是模仿的它。

  通州的城墙与城门,早就没了,我小时候这里叫通县,当时觉得它是个非常遥远的乡下。通过下图,可以看出,通惠河在城的北侧,大运河在城的东侧,通惠河与大运河的汇合处,有一座大光楼,燃灯塔在楼西不远处。

  大光楼是个仿古建筑,它原本是个办公场所。明清时代,用船从南方运来的粮食,要在这里接受户部官员的查验。

  沿着通惠河走到这儿,京杭大运河的起始部分就走完了。白浮泉所承担的任务,到这儿也就结束了。因为此处原本就有河通往天津。从这儿开始,是京杭大运河的下一个篇章:通州到天津的北运河。


  下篇游记:如您用电脑或平板电脑阅读,点击下图可直接进入。

  从通州的北运河起点开始,我驾车沿着运河,一路往南,直至杭州,历时8天。其中,第一天早上7点钟,从通州出发后,途经香河、河西务、武清、天津、杨柳青、静海、青县、沧州,最终在晚上8点半抵达泊头。

责任编辑:王欣

分享到

评论
评论
0 / 500 字
猜你喜欢
热门PGC 查看更多
  • 全部拆解

    启辰 大V DDi

    看报告
    评分86
    全部拆解

    大众 朗逸

    看报告
    评分67
    部分拆解

    吉利 银河L7

    看报告
    评分85
    部分拆解

    欧拉 欧拉闪电猫

    看报告
    评分85
  • 全部拆解

    大众 途昂

    看报告
    评分77
    全部拆解

    大众 途岳

    看报告
    评分74
    部分拆解

    哈弗 枭龙MAX

    看报告
    评分79
    部分拆解

    星途 瑶光

    看报告
    评分85
  • 全部拆解

    捷途 捷途大圣

    看报告
    评分85
    部分拆解

    吉利 帝豪

    看报告
    评分75
    全部拆解

    大众 凌渡L

    看报告
    评分80
    全部拆解

    奥迪 奥迪Q2L

    看报告
    评分68
播放按钮